10月30日上午,由中國公路學會秘書處、河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第九屆綠色低碳公路技術交流會”在河南信陽開幕,共有來自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公路行業的建設、設計、科研、施工、監理、質監、養護以及科技社團等單位的500余位代表參會。
本屆會議以“綠色 低碳 融合 創新”為主題,通過學術交流、展覽展示、現場觀摩等形式,向與會代表深度推介綠色低碳公路建設的創新舉措、先進經驗和特色模式。
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翁孟勇,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榮譽講席教授、中國公路學會交通低碳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朱合華,河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關健,河南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關毅,河南省公路學會理事長朱理平,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公路學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分會理事長陳濟丁,信陽市政協副主席、一級巡視員周保林,信陽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王獻富,中國公路學會副秘書長鄭超等領導專家出席開幕式。
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翁孟勇 翁孟勇在講話中指出,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綠色低碳技術不斷創新,從單一場景到系統治理,從當初的一個點拓展到全方面的公路建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他指出,公路行業要不斷推進交能融合,構建分布式智能電網,打造源-網-荷-儲一體化、人-車-路-能協同的綠色交通能源系統,極大提升我國的交通體系韌性以及增強國家能源安全。他指出,隨著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約束,高速公路建設中所需回填方料要盡可能合理利用建筑舊料和工業固廢,有效降低工程建設成本,對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意義重大。他希望廣大公路工程建設者不斷探索,共同努力推進綠色低碳公路高質量、高效益、高水平發展。 河南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關毅 關毅巡視員表示,河南地處中原,交通區位優越、產業基礎堅實、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河南省上下著力加快建設交通強省、開放強省、物流強省,圍繞國家“6軸7廊8通道”主骨架,重點打造“沿黃陸海大通道”“中原河海聯運大通道”“國際班列大通道”“空中經濟廊道”,以“空中、網上、陸上、海上”四條絲綢之路為引領的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取得顯著進展,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交通區位優勢正在不斷轉化為樞紐經濟優勢、綜合競爭優勢。 河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關健 關健總經理說,河南交通投資集團作為河南省高速公路投資建設的主力軍,管轄收費公路總里程約6465公里?!笆奈濉逼陂g,承擔高速公路建設項目56個,總投資近5000億元、總里程約3500公里。項目實施過程中,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5年不跳車、10年不上專項、20年不大修”的建設目標,致力于打造“建、管、養、運”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公路,并堅持理念先行、示范引領,創新驅動、綠色建造,生態和諧、路地融合,交旅融合、交能融合。 信陽市政協副主席、一級巡視員周保林 周保林說,近年來,信陽交通運輸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高鐵和G106、G107國道與京港澳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公路、淮固高速公路縱貫市境南北,寧西鐵路、G312國道和滬陜高速、息淮高速公路橫穿市境東西,上羅高速、許信高速建成通車,在信陽形成多重“十字”交叉。目前,信陽市普通公路總里程約2.8萬公里,位列河南省第二位;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88公里,位于河南省第一方陣,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內聯外通、層次分明、安全高效的公鐵水空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 中國公路學會副秘書長鄭超主持開幕式 會議舉行了“全國公路交通綠色低碳技術示范基地(2024-2026)”授牌儀式,7家基地領取牌匾。 “全國公路交通綠色低碳技術示范基地(2024-2026)”授牌儀式 ?“全國公路交通綠色低碳技術示范基地(2024-2026)”認定工作,是中國公路學會為深入實施“雙碳”發展戰略,促進公路交通綠色低碳技術示范應用推廣,調動全行業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行業綠色低碳科技進步,支撐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和交通強國而開展的一項工作,分為科技場館類、教育科研類、生產設施類三個類別。要求申報單位以公路交通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在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維管理等方面遵循綠色低碳理念,應用綠色低碳技術融合創新發展,并具有綠色低碳技術示范、科教、科研、傳播與普及功能。 中國公路學會2024年度公路領域重點節能低碳技術入庫項目證書頒發儀式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有關要求,加快推進公路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鼓勵引導公路行業應用先進適用的節能低碳技術,減少碳排放,有效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國公路學會開展了2024年度公路領域重點節能低碳技術征集工作,經專家評審,共有32項技術入選首批成果庫,其中5項技術還入選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行業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 河南省公路學會理事長朱理平主持主旨報告會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榮譽講席教授、中國公路學會交通低碳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朱合華,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公路學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分會理事長陳濟丁,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劉松玉,河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沉重分別作主旨報告。主旨報告會由河南省公路學會理事長朱理平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榮譽講席教授、中國公路學會交通低碳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朱合華作主旨報告 朱合華院士作了題為《低碳隧道及地下工程技術與應用》的主旨報告。他認為,我國隧道建設與運營帶來的大量碳排放與“雙碳”目標間的矛盾凸顯,迫切需要開展低碳乃至零碳隧道技術體系研究。立足數字化驅動的碳足跡計量和分析為基礎,實現低碳隧道技術體系快速生長迭代。借助于數字化技術,依托iS3數字化平臺,從數據采集、傳輸、處理、表達、分析,對公路隧道碳排放進行分析評價,并直觀地呈現碳排放計量結果?;谔摂M仿真的隧道光環境數字孿生平臺可實現運營安全與節能減排的動態模擬。建立基礎設施數字底座是實現零碳基礎設施“五新”的基礎。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公路學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分會理事長陳濟丁作主旨報告 陳濟丁副院長作了題為《我國公路野生動物保護研究進展與展望》的主旨報告。其團隊通過長期定位觀測,闡明了青藏公路、環長白山旅游公路、云南思小路等生態敏感區路域典型野生動物分布特征,建立了適宜棲息地評價方法,提出了野生動物通道選址方法、典型野生動物通道形式與尺寸參數,系列成果形成了國際指南和國家標準。發起了亞洲交通生態學學術會議,填補了亞洲空白,提升了我國道路生態學的國際影響力。他強調,野生動物通道是減緩野生動物影響的重要途經,持續跟蹤觀測、加強實證研究、深化國際合作是未來研究努力的重要方向。 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劉松玉作主旨報告 劉松玉教授作了題為《固碳路基工程技術創新與應用》的主旨報告。他認為,路基/地基工程低碳化建造是交通運輸領域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的重要需求,采用大宗固廢進行高值化利用并吸收二氧化碳,形成固碳路基是一個嶄新的技術途徑。與地質封存不同,該技術直接利用二氧化碳進行礦化生成穩定礦物同時固化地基和路基,具有減污固碳加固三重效果。全國路基工程量大,每立方米能固碳300kg,若全面推廣應用,固碳量是非常巨大的。未來高速公路設計可以進行碳排放核實和固碳核算,為零碳道路提供技術支撐。 河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沉重作主旨報告 馬沉重作了題為《建設綠色低碳高速公路的探索與實踐》的主旨報告。他主要介紹了河南交投集團綠色低碳高速公路建設情況,講述了綠色低碳高速公路建設探索與實踐經驗:理念先行,完善制度,創建試點示范。在創新驅動方面,創新數字化管控模式,夯實科技基礎,推進成果應用。在生態和諧方面,重視綠色設計,推進路域生態治理。在多態融合方面,包括交旅融合和交能融合。他還對高速公路綠色低碳發展進行了展望,建議聚焦綠色建養、智慧交通關鍵技術以及構建 “高速公路+” 新格局,推動高速公路綠色、科技、品質發展。 會議同期還舉辦了綠色低碳公路建設創新成果展,共有25個單位參展,展示了綠色低碳公路建設的前沿技術、先進成果、新材料新設備等,吸引廣大代表駐足觀看。 ? 10月30日下午,大會同期舉辦“綠色低碳公路建設與韌性提升”“公路工程固廢資源利用” 分論壇。10月31日上午,舉辦“綠色低碳新技術與新材料”以及“工業固廢資源循環利用”分論壇。 10月31日下午,會議代表將赴沿大別山高速明雞段南灣湖服務區、沿大別山高速雞商段將軍縣服務區——交通運輸部零碳服務區試點項目現場觀摩。 ? 本次會議由中國公路學會秘書處、河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河南省交通運輸廳、河南省信陽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公路學會支持,中國公路學會交通低碳化工作委員會、中國公路學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分會、河南交投大別山明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河南交投商羅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承辦,信陽市交通運輸局、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河南中天高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 鏈接: 沿大別山高速公路明港至雞公山至商城段路線全長219.782km,項目建設遵循綠色、低碳、融合、創新的綠色低碳公路建設理念,實施生態選線,從棄方最小化、工期最優化、臨建集約化、工藝和設施節能化、邊坡生態化、排污治理綜合化、服務區零碳化等方面著手,實現了項目建設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和低消耗、低排放和低污染,是落實總書記“兩個更好”、實施大別山片區交通振興的重要舉措,是鞏固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成果的重大民生工程。
(學術與科普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