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交通、數智轉型,12月10日上午,中國公路學會2024學術年會在深圳開幕。會議集學術交流、成果發布、專題沙龍、展覽展示、項目觀摩、表彰獎勵、科學普及、會員服務等于一體,努力推進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大力發展交通新質生產力,助力交通強國建設。來自全國1200余名公路科技工作者參加會議。 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翁孟勇主持開幕式 本屆年會由中國公路學會、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公路學會、深圳市城市交通協會擔任支持單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公路學會學術與科普中心承辦,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深圳市智能網聯交通協會、中國交通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廣東華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廣東利通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德軟件有限公司、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跨世紀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深圳成谷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協辦。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黃成造致辭 黃成造副廳長表示,近年來,廣東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先行示范省,堅持“創新驅動、智慧發展”,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深入推進數字交通體系建設,加快打造智能先進、泛在融合的智慧公路,大力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強力推進數字化改革建設;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核心驅動力,組織行業力量有組織的開展國產BIM三維圖形平臺技術攻關和勘察設計工具開發應用協同攻關,已發布4項BIM應用地方標準,積極推動BIM技術在公路“建管養運”全過程應用;注重發揮標準引領作用,發布智慧公路標準體系及相關技術指南,配套發布了建設費用指標指引,加快編制發布《高速公路網數字化協同管理指南》,著力推動智慧公路持續快速向更高水平發展。 交通運輸部公路局工程管理處處長王恒斌致辭 王恒斌處長表示,公路領域具有技術和資金相對密集的優勢,公路數字化有豐富的實踐基礎,前景非常廣闊,但目前仍然需要突破關鍵技術、增強應用效果、提升實際效益。氣候變化的新形勢,對公路安全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通過數字化等創新應用,提升安全韌性和保障水平。他建議,一是強化數字賦能,加快構建公路監測預警系統;二是加強技術攻關,促進公路全流程數字化變革;三是凝聚共識和合力,大力推動新質交通發展。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產耀東致辭 產耀東副秘書長說,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服務性行業,是人民群眾出行的基本保障,是落實國家戰略部署的關鍵性支撐。深圳初步建成海、陸、空、鐵、口岸齊備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體系,加快構建低空經濟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建成了深圳市公共智慧停車平臺,通過一系列舉措不斷推進交通系統提質增效,助推深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本次大會聚焦“新質交通·數智轉型”,順應交通發展新方向,是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 中國公路學會副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周海濤主持主旨報告會 開幕式后的主旨報告環節,5位公路交通領域知名專家分別圍繞橋梁結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道路基礎設施的延壽增韌與安全運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化發展實踐與展望、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及交通應用的探索與實踐、智慧高速建設的探索實踐與未來前景,分享了前沿科技經驗。主旨報告會由中國公路學會副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總工程師周海濤主持。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聶建國作主旨報告 聶建國院士作了題為《結構選型和連接構造對橋梁的性能至關重要》的主旨報告。他認為,橋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命脈,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橋梁。高質量橋梁的內涵體現在高性能、長壽命、低消耗、低排放,適用性、經濟性、安全性、耐久性、韌性是橋梁高性能的標志。我國新時期的工程建設方針是“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為橋梁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他強調,橋梁結構高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結構選型和簡單可靠的連接構造。目前,橋梁結構面臨許多挑戰,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加強橋梁結構的創新與實踐,不斷通過科技創新,確保我國橋梁結構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沙理工大學教授鄭健龍作主旨報告 鄭健龍院士作了題為《道路基礎設施的延壽增韌與安全運維》的主旨報告。介紹了我國道路基礎設施的基本情況,并且從早期高速公路建設標準低、設計理論與方法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路基的韌性偏低等方面詳細概述了道路基礎設施與安全運維的主要問題。從提高設計標準、增強路基韌性、加快高速公路運維管理的數字化改造等方面給出了針對性的建議,明確了我國道路工程領域當前與今后一段時間重要的戰略目標與戰略任務。 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曉華作主旨報告 劉曉華總經理作了題為《數智交通引領未來——廣東交通集團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化發展實踐與展望》的主旨報告。他認為,近年來,集團在數字中國建設和交通強國戰略引領下,準確把握時代使命和政策要求、準確把握行業對數字化轉型的新要求,大力推進智能建造、智慧養護、數字化經營及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基于共建共享思路,集團正在構建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行業數字底座,旨在實現技術、業務、數據三融合;并提出“三早一建”和“三快”建設方案提升結構物及路網運行監測預警能力。接下來,集團將按習近平總書記對深中通道開通之際的賀信精神及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以數智粵交對標世界一流高速公路企業,通過數智賦能打造中國式現代化高速公路廣東樣板。 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春作主旨報告 張曉春董事長作了題為《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及交通應用的探索與實踐》的主旨報告。他認為,數字孿生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持續演繹和集成應用,成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城市發展難題的有效手段。他從城市治理的內生需求和技術發展的外在驅動,綜合闡述數字孿生城市建設的時代背景和重要意義, 按照“以效促用、以用促建、以建促創”的總體思路,從平臺建設、技術攻關、交通應用等方面成體系的介紹數字孿生城市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江蘇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鄧東升作主旨報告 鄧東升董事長作了題為《乘“數”而上,向“新”而行,江蘇智慧高速建設的探索實踐與未來前景》的主旨報告。他認為,為破解智慧高速建設的散裝化、碎片化問題,江蘇交控緊貼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實際,牢固樹立頂層設計思維,系統謀劃構建江蘇高速“云、網、數、圖”統一數字底座,積極探索公有云和私有云有機結合的一朵云、OTN與SD-WAN相融合的一張網、邏輯統一且物理分散的一套數、貫通“建管養運服”全生命周期的一幅圖,具備算網融合、數據融通、時空承載的功能,向下聯通基礎設施,向上支撐場景應用,實現了數據跨時空、跨層級、跨領域的融合。基于數字底座,可賦能智慧擴容、主動預警、一模到底等路網管理場景,顯著提升道路通行、安全管控、路橋建養效能,并以數字驅動交能融合、數實融合、場景融合,開辟綠色、服務、數據等增長新空間。 會議同期還舉辦了高速公路工程創新成果展,來自全國近70個企事業單位和工程項目參展,展示了高速公路數字化設計、智能建造、智慧運維、出行服務、低空經濟等領域的前沿技術與先進成果,引起與會代表廣泛關注。 為廣泛傳播公路科技創新技術,普及公路科學知識,學術年會連續兩年與人民交通出版社合作舉辦圖書贈閱活動。今年的圖書種類更加豐富,含行業熱銷圖書60種,如《中國橋譜》《中國廊橋》《中國高速公路》《智慧公路發展戰略研究》《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報告》《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學習讀本》等,供與會代表自由取閱,深受代表歡迎。 本屆年會圍繞“數智設計與智能建造”、“現代養護與智慧運維”、“智慧交通與智慧出行”三大議題,設立高速公路數字化設計、高速公路智能建造、現代養護與防災減災、基于數字底座的智慧運維、“車路云能”協同發展、新一代低空與城市智慧交通系統、出行服務等七個平行論壇,共有40余位行業知名專家作學術交流。 12月11日下午,會議代表赴項目現場進行觀摩,包括深圳市福田區智慧街區,含智慧路口、智慧公交站;深中通道,含深中通道西人工島、粵港澳大灣區跨江通道科普基地。 (學術與科普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