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全國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在公路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方面的關鍵作用,長安大學公路交通博物館(以下簡稱“公路交通博物館”)于2025年5月至6月開展“矢志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科普系列活動。此次活動包括“公路科普校園行”“科技工作者宣講”“公路文化主題展”“公路微視頻宣傳”“科普基地新體驗”,線上線下共計6000余人次參與。
公路科普校園行·點亮科學夢想
為持續推動公路科技知識傳播,深化科普成效,5月14日,公路交通博物館聯合陜西省歷史博物館走進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開展“博物館·正青春”科學使者進校園活動。寇婷葦老師以《橋梁的秘密:從古至今的結構奧秘》為題,深入講解了橋梁的歷史演變、結構原理以及現代橋梁工程技術;大學生志愿者張敔婷、冶芳芳、黃靜、楊博然、閆佳怡等從智慧路面材料、橋梁抗風、橋梁美學、大數據等方面,介紹了公路交通發展中的前沿技術與創新。另外,張曉航老師開展“青年學生是志愿服務與科學普及工作中的生力軍”主題宣講,呼吁更多青年學生投身科普事業,為科學普及工作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科普講座? ? ? ? ? ? ? ? 科普宣講

?

?
大學生志愿者宣講
?5月29日,公路交通博物館攜手西安市漢都新苑中學開展“播撒科技種子、培育未來之星”科學使者進校園活動,協同推進大中小科學教育。副館長張雷以《智慧公路交通》為主題,將智能駕駛技術、未來交通規劃等前沿領域的科技原理轉化為易于理解的知識;志愿者游瑜添帶領中學生們深入風洞實驗室,直觀感受空氣動力學原理在橋梁、汽車設計中的實際應用。

?
科普講座
?

張雷副館長為同學們送上寄語
?

知識闖關大挑戰
科技工作者宣講·科技傳承創新
5月29日-30日,公路交通博物館于三樓學術報告廳舉辦“科普講堂啟未來”科普系列講座。此次講座以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為契機,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科普講座,旨在廣泛調動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安大學二級教授郝培文以《秦直道與長大公路文化》為題,解讀了秦直道在中國古代軍事、經濟、文化交融中的關鍵作用,回顧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奮斗歷程,勉勵當代公路交通工作者勇于擔當,為行業發展貢獻力量。長安大學老科教協會理事兼東院分會秘書長李金寶教授探討了“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的未知行星”“火星水的歷史”等話題,旨在啟發聽眾的科學探索思維,增進對宇宙的認知。

?
“科普講堂啟未來”科普系列講座
公路文化主題展·探尋古道今風
5月16日-6月15日,公路交通博物館于一層中廳舉辦“符號里的文明——從古道里程到智能標線的安全史詩”“天工棧道、千年脈動——中國棧道的文明與傳承”科普主題展。展覽結合交通標線、古棧道模型、視頻播放、歷史文化講解,引領觀眾感受交通符號的歷史演變與文化內涵,以及古棧道在結構設計、建筑材料及施工技術等方面的革新與技術傳承。活動旨在增強公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助力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歷史文化講解
|
|
|
? ? ? ? ? ? ? ? ? ? ?臨展展板封面? ? ? ? ? ? ? ?交通標線及古棧道模型
公路微視頻宣傳·傳播科技力量
在2025年全國公路科技活動周期間,公路交通博物館精心策劃并制作《自清潔路面》《牽引式同步碎石封層車》《黃土公路的奧秘》以及《隋大興唐長安城第十橫街——藏在博物館里的盛唐交通密碼》四部科普短視頻。為了最大程度地拓寬科普視頻的傳播渠道,博物館積極探索“科普短視頻+多平臺分發”的傳播模式,通過視頻號、抖音、小紅書等多元化媒體平臺,廣泛推廣科普內容,為增進公眾科學素養和文化自信做出積極貢獻。

?


科普短視頻
?未來,公路交通博物館將持續扛起科普創新、文化傳承主體責任,通過持續精心組織開展全國科技科普、科技文化類活動,進一步凝心聚力,營造科技創新良好氛圍,培養公眾科學素養與科學精神,激發社會公眾了解科技創新的熱情。
供稿:長安大學公路交通博物館?寇婷葦、張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