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推進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大力發展交通新質生產力,助力交通強國建設,中國公路學會12月上旬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中國公路學會2025學術年會”,本次年會集學術交流、主題沙龍、專題會議、成果發布、獎賽活動、展覽展示、項目觀摩、會員服務、科學普及等于一體。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會議主題
新質生產力引領公路交通高質量發展
二、會議時間和地點
會議時間:12月1-3日(1日報到)
會議地點:廈門國博會議中心(廈門市翔安區鴻江道468號)
代表住宿酒店:廈門偉爾酒店(廈門市湖里區護安路89號)
重要提醒:參加中國公路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第八次常務理事會議和第五次理事會議、2025年全國公路學會工作研討會的代表,學術年會報告專家及部分特邀嘉賓,統一入住廈門佰翔五通酒店。會務組另行通知。
三、會議日程安排
——12月1日
全天代表報到
報到地點:廈門偉爾酒店(廈門市湖里區護安路89號)
——12月2日上午
(一)開幕式
(二)主旨報告
1.公路生命線工程安全韌性提升——地災防控AI大模型分析系統
報告人:何滿潮 ?中國科學院院士、隧道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長
2.關于“十五五”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認識
報告人:劉 ?昕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院長
3.大型橋隧工程建造創新與實踐——以廈金大橋為例
報告人:張建斌 ?廈門路橋工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4.大城市交通系統智能計算與調控關鍵技術創新與實踐
報告人:張曉春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5.跨越亞得里亞的連心橋——佩列沙茨大橋的建設科技與中國智慧
報告人:霰建平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12月2日下午-3日上午
(一)學術論壇
議題一:交通新質生產力
平行論壇:AI驅動未來交通系統創新論壇
1.AI助力低空物流安全健康發展
報告人:靳 ?兵 ?國家郵政局政策法規司原副司長
2.決策與博弈:AI驅動下的交通一體化協同控制
報告人:呂宜生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3.構造公路應急預警的數據防護網
報告人:鄭曉峰 ?廣東省交通運輸政務服務和應急指揮中心主任
4.人工智能大模型與新一代智慧交通探索實踐
報告人:邵 ?源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5.AI賦能自主式交通系統構建與實踐探索
報告人:孫 ?劍 ?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系教授
6.低空經濟全鏈洞察與趨勢展望
報告人:伍雅琛 ?廣州億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副總裁
7.AI賦能公路交通安全應用與實踐
報告人:熊劍平 ?廣西交科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圓桌會議:都市圈路空一體未來交通創新發展
?
平行論壇:“推飛行汽車上天,助低空經濟落地”——低空經濟賦能公路交通論壇
1.飛行汽車:低空經濟賦能公路交通的新質生產力
報告人:張揚軍 ?清華大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從古今一體到路空一體
報告人:賀云翱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
3.以路空一體立體交通廊道,促低空經濟賦能公路交通
報告人:張曉璇 ?中國科協服務國家戰略專項《低空經濟賦能公路交通研究》課題執行負責人
4.建設路空一體立體交通網——助力四川省打造西部低空經濟發展高地
報告人:羅曉勇 ?蜀道投資集團執行總監、蜀道交通服務集團董事長
5.綜合立體交通視角的低空交通運輸推進思路與重點
報告人:劉振國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中心副主任
6.低空物流“干-支-末”路空協同新組網模式體系建設
報告人:薛志剛 ?交通運輸部第五屆專家委員會(郵政組)專家委員、嘉興南湖區路空協同立體交通產業研究院總工程師
7.“塔網”助力“路空一體”新基建高質量發展
報告人:康文杰 ?鐵塔智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平行論壇:人工智能賦能新質交通論壇
1.中交藍翼大模型——賦能智慧交通與基建新未來
報告人:王 ?晶 ?中國交通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2.從多模態到全鏈路智能:構建賦能城市交通的認知與決策大模型
報告人:羅諶持??中國移動集團首席專家、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工程師
3.交通漸進式推理大模型:由“單一統計關聯”到“多模態融合智能”
報告人:劉志遠 ?東南大學教授
4.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視頻分析在公路網運行監測中的應用與挑戰
報告人:陳 ?宓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科技資源與技術交流研究中心信息資源研究室主任
5.百度人工智能賦能交通運輸實踐分享
報告人:韓國華 ?百度智能云交通業務部總經理
6.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推動人工智能與交通運輸行業雙向賦能發展
報告人:馬 ?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云計算部主任
7.人工智能與智能體在交通行業應用實踐與思考
報告人:李??偉 ?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師
?
議題二:品質工程建設與防災減災
平行論壇:長大橋梁創新設計與智能建造論壇
1.廈金大橋(廈門段)橋梁工程創新技術
報告人:孟凡超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交建原副總工程師
2.跨江越海橋梁拉吊索強韌性提升與數智化維養技術
報告人:王春生 ?長安大學教授
3.BBD——構筑工程智能體的數字基石
報告人:袁國平 ?北京跨世紀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4.智筑墩臺?數領未來——大型跨海裝配式橋梁墩臺智能化預制出運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報告人:潘 ?偉 ?全國水運工程建造大師,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5.大型水中沉井關鍵技術及進展
報告人:陳 ?鳴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6.海上懸索橋下部構造施工創新技術及應用
報告人:張志新 ?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7.跨海大橋建造關鍵技術和展望
報告人:王東輝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
?
平行論壇:數智賦能與綠色建造——隧道及地下工程創新發展論壇
1.天山勝利隧道智能建造創新與思考
報告人:張晟斌??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2.復雜交通隧道火災災害防控技術研究
報告人:吳夢軍 ?招商局交通科技(重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公路學會隧道工程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3.軟巖隧道主動-讓壓支護理論及集成化裝備研發與實踐
報告人:汪 ?波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極端環境巖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養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4.軟弱夾層富水公路隧道災變機理與防控關鍵技術
報告人:榮 ?耀 ?江西省交投養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5.高原長大隧道施工關鍵技術實踐
報告人:王帥帥 ?中交集團山區長大橋隧建設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
6.隧道建造機械化多工序集成技術在設備中的應用
報告人:邱成兵 ?四川新筑智能工程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7.多源融合測量技術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應用探索
報告人:鄧萬軍 ?廣州南方測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應用事業群總經理
?
平行論壇:高速公路災害預警與應急防控論壇
1.西部山區交通廊道地質災害隱患識別與監測預警
報告人:許 ?強 ?成都理工大學校長
2.數智賦能公路安全應急與效能提升
報告人:汪水銀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3.地災預報AI大模型建設與“高速公路+氣象”平臺開發應用
報告人:李衛民 ?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4.廣東省高速公路邊坡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技術探索與實踐
報告人:吳傳海 ?廣東華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首席專家
5.視頻AI與邏輯推斷融合的公路災毀事件智能監測系統
報告人:符鋅砂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6.邊坡三維極限平衡分析計算理論
報告人:朱大勇 ?蘇州科技大學教授
7.新型智慧高速的研究、設計與實踐
報告人:閆興非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
議題三:數字化轉型與融合發展
平行論壇:智慧高速與數字化轉型發展論壇
1.山區高速公路干線管控策略研究
報告人:陳禮彪 ?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公路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有關思考
報告人:林榮杰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智慧公路室主任
3.深中通道智慧交通建設
報告人:馬二順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
4.高速公路交通狀態感知與智能管控關鍵技術及應用
報告人:李志斌 ?東南大學教授
5.大模型在交通行業的實踐與思考
報告人:姬建崗 ?西安公路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6.江蘇省高速公路數字化轉型探索實踐
報告人:郭群峰 ?南京感動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7.高速公路基礎設施檢測與監測的數字化轉型實踐
報告人:余向華 ?福建省高速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
平行論壇:新材筑路·智裝賦能——公路產業鏈創新論壇
1.南方濕熱地區瀝青路面熱再生技術應用
報告人:高曉影 ?福建省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熱拌超薄罩面若干關鍵問題思考與探討
報告人:黃衛東 ?同濟大學交通學院研究員
3.高速公路護欄安全韌性提升技術研究與工程應用
報告人:陳智威 ?福建省高速公路科技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4.隧道機械化高效建造成套施工關鍵技術探討
報告人:鄧亨長 ?四川公路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5.面向路橋隧韌性提升路用新材料研發與應用
報告人:張志祥 ?中路交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6.智能盾構建造技術與工程實踐
報告人:吳玉禮 ?中鐵十四局集團大盾構工程有限公司盾構(掘進)管理中心主任
7.高性能水泥基復合材料在裝配式橋梁的應用研究
報告人:吳慶雄 ?福州大學“嘉錫學者”特聘教授、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助理
?
平行論壇:交旅融合發展論壇
1.皖南交旅融合發展實踐與探索
報告人:孫東根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
2.海韻閩道——福建G228旅游公路建設理念與實踐
報告人:朱祖科 ?福建省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一級調研員
3.貴州花江峽谷大橋橋旅融合的實踐經驗與體會
報告人:許湘華 ?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
4.絲路驛站·古今交響——懸泉置遺址景區交旅融合項目的創新實踐
報告人:劉 ?濤 ?甘肅新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甘肅路衍經濟產業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5.“十五五”交旅融合發展展望
報告人:孔亞平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環境中心主任
6.千里江山路、交旅新篇章——吉林省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G331)交旅融合探索與實踐
報告人:胡冠南 ?吉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院長
7.從“途經點”到“目的地”:海絲高速服務區交旅融合的福建實踐與模式創新
報告人:盧湘枚 ?福建省高速公路經營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
(二)成果發布
《中國交通運輸2024》發布
福建高速集團2025年科技成果發布
橋梁邊坡災害易感快速報警系統發布
深城交科學計算大模型發布
藍翼大模型V2.0暨垂域模型發布
《飛行汽車百科全書》首發式
? ? 《交能融合數智化創新應用白皮書》
(三)主題沙龍
“路空協同·智領未來”低空經濟沙龍
數智賦能,技術創新:多式聯運驅動降本增效和高質量發展沙龍
(四)獎賽活動
中國公路學會2025年度科學技術獎頒獎活動
“招商交科杯”2025年大學生隧道與地下空間設計創新大賽現場總決賽暨頒獎活動
第一屆“藍翼杯”人工智能場景創新應用大賽現場總決賽和頒獎活動
2025年度“天工杯”數字交通及智能建造技術應用大賽頒獎活動
(五)專題會議
中國公路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第八次常務理事會議、第五次理事會議
2025年全國公路學會工作研討會
全國公路科普工作會
中國公路學會交通低碳化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第四次工作會議暨“十五五”公路交通綠色低碳發展研討會
中國公路學會路空一體交通分會成立會議
中國公路學會人工智能分會成立會議
(六)展覽展示
會議同期舉辦公路交通科技創新成果展,設立福建省公路交通科技創新成果專題展區、廈門市公路交通科技創新成果專題展區、其他各省公路交通科技創新成果展區,將有100余家公路領域知名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參展。
(七)項目觀摩
觀摩點位1:廈金大橋建設現場
觀摩點位2:國道228交旅融合環東浪漫線示范點
四、報名與繳費
本次會議采用電子報名系統。請各位代表11月28日18:00前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會議系統完成參會報名、注冊繳費、酒店預定。

會議系統二維碼
?
本次會議僅支持微信繳費,不支持銀行匯款。會務費標準為:普通代表1800元/人,中國公路學會個人會員、福建省參會代表優惠價1600元/人。會務費發票由中國公路學會開具,會議結束后5個工作日內將電子會務費發票發至代表在報名系統中填寫的郵箱。住宿費發票由住宿酒店開具。
五、交通提示
因交通較為便利,本次會議不設接送站,請參會代表自行到會及返程。可參考以下交通信息:
廈門高崎機場-廈門偉爾酒店:3.9公里,車程12分鐘。
廈門北站-廈門偉爾酒店:17公里,車程23分鐘;廈門北站乘坐地鐵1號線,在火炬園站換乘地鐵3號線,在湖里創新園站下車,從3號口出,步行700米到酒店。
廈門站-廈門偉爾酒店,12公里,車程20分鐘;在廈門站乘坐地鐵3號線,在湖里創新園站下車,從3號口出,步行700米到酒店。
六、組織機構
(一)主辦單位
中國公路學會
(二)支持單位
福建省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科技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學會、福建省公路學會、福建省交通學會、廈門市公路學會、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福建省濱海土木工程數字仿真重點實驗室
(三)承辦單位
中國公路學會隧道工程分會、中國公路學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分會、中國公路學會交通低碳化工作委員會、中國公路學會路空一體交通分會(籌)、中國公路學會人工智能分會(籌)、福建省高速公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路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國交通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嘉興南湖區路空協同立體交通產業研究院、廣東華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蘇交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二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二十三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東南分局、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建海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中鐵九橋工程有限公司、武船重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鐵寶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七、參會人員
(一)交通運輸行業主管部門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運輸廳(局、委)領導及相關人員;
(二)交通運輸管理、科研、設計、監理、質監、養護、施工企業相關人員;
(三)科研院所及大專院校科研與教學人員;
(四)中國公路學會常務理事、理事;
(五)全國各級公路學會以及中國公路學會會員;
(六)全國各省級公路學會科普工作負責人及全國公路科普教育基地負責人;
(七)中國公路學會2025年度科學技術獎領獎代表;
(八)“招商交科杯”2025年全國大學生隧道與地下空間設計創新大賽領獎代表;
(九)2025年度“天工杯”數字交通及智能建造技術應用大賽領獎代表;
(十)第一屆“藍翼杯”人工智能場景創新應用大賽領獎代表;
(十一)新聞媒體記者等。
八、聯系方式
(一)論壇、會議報名咨詢
李 ?乾 010-64288678/15810215457
(二)展覽展示咨詢
張 ?琦 010-64288673/18810948113
(三)交通、食宿咨詢
汪偉剛 010-64288670/18601229507
(四)會員身份咨詢
秦愛梅 010-64288786/13426447071
(五)會議總體咨詢
王 ?娜 010-64288790/13693661018
?
會議交流QQ群852185254,用于下載會議通知、專家課件及解答相關咨詢,敬請加入。
?
?中國公路學會
2025年10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