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我國民用航空從一個軍事化的行業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全球第二大航空運輸系統。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民航隸屬空軍,民用機場78個,1980年管理體制改革后,民航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12年年底,我國民用航空機場達到183個,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78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用航空頒證機場增加了46個、增幅25%,作為國家發展新動力源的首都新機場已順利封頂。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境內民用航空頒證機場共229個,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機場228個,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24個,機隊規模達到3261架,定期航班航線里程近700萬公里,民航服務覆蓋了全國88.5%的地級市和76.5%的縣。國際航線784條,定期航班通航國家61個(通航國際城市167個)。2017年,首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9579萬人次,位列世界第二,香港國際機場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分別位列第八和第九,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排名第十三位。航空運輸作為我國綜合運輸體系的組成部分,已由從屬補充地位,發展成為一種大眾化的交通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