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內河航道如長江干線、京杭運河、西江、湘江等相繼得到了比較系統全面的治理。1982年開始,我國陸續對京杭運河航道進行整治,山東濟寧至浙江杭州可通航500噸級船舶,蘇北部分河段可通航千噸級船隊。上世紀90年代末,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開工建設,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最復雜的河口整治工程,于2010年順利完工,長江口至太倉段12.5米深水航道全面貫通,上海港及江蘇沿江港口貨物吞吐量迅速增長,通過長江口的貨運量由2000年的2.2億噸增加到2012年的10.2億噸。2012年年末,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5萬公里,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9894公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啟動,已于今年4月建成交工,并已正式試運行,可實現南京至長江出海口全程通航5萬噸級及以上船舶,將海港向內河縱深推進,相當于增加了近800公里的海岸線,大規模實現我國黃金水道江海聯運。與此同時,我國加快了長江中游荊江河段航道、上游重慶至宜賓段航道的整治工程。長江成為世界上運量最大、航運最繁忙的通航河流。西江界首至肇慶段航道整治工程完成,實現2000噸級船舶直達廣西貴港,并繼續推進實施西江界首至肇慶航道擴能升級工程,實現通航3000噸級船舶的目標。京杭運河(浙江段)整治工程也已啟動,將實現千噸級船舶從山東直達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