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擁有戈壁丹霞好風光,也是曾經的苦瘠甲天下。1952年,甘肅省交通廳成立的測量隊,如今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甘肅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交設股份”)坐落于蘭州市城關區的科創主中心,70年前那支小小的測量隊,已經成長為甘肅省內規模最大的公路工程勘察設計類高新技術企業。
2018年3月,交設股份掛牌新三板,成為甘肅省交通行業第一家掛牌公司,2020年5月晉升創新層。日前,交設股份宣布將輔導機構由華龍證券變更為國元證券,二度啟動精選層計劃,并于11月10日正式進入精選層輔導期(編者注:11月15日精選層整體平移至北交所)。
作為一家創新層企業,交設股份2021上半年實現營收6.05億元,實現凈利潤7834萬元。不包含科創中心的工程建設以及設備等固定資產投入,公司上半年研發費用2757.2萬元,占比5.86%。
截至2021年上半年,交設股份在職員工1050人,本科以上學歷員工占比46.95%,碩博學歷員工占比28.95%。“從公司本部來看,本科以上學歷人員比例為93%,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達到97%。”交設股份董事長李俊升表示,科技創新是公司的優先戰略。
01
去年營收超14億
主業毛利率達63%
“交設股份”前身為1952年甘肅省交通廳成立的測量隊,1978年正式成立“甘肅省交通規劃設計院”,2003年改制,2016年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
交設股份主要圍繞公路、市政、建筑、環保等行業,以規劃策劃、勘察設計、監理檢測、工程管理、設計施工總承包為主產業鏈,為客戶提供全過程一站式工程技術服務。公司的控股股東為甘肅省公路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甘肅省國資委。
作為一家新三板創新層公司,交設股份擁有相當不俗的營收規模。2018-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分別為7.92億元、11.56億元、14.80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02億元、2.43億元、2.79億元。不過2021上半年,交設股份實現營收6.05億元,同比增長40.6%;實現凈利潤7834萬元,同比下降41.63%。
針對上半年凈利潤下滑的情況,交設股份董事長李俊升回應稱,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上半年由于政策等各種因素尚不明朗,項目較少,導致公司新簽的合同額較少,營收也較少。但李俊升強調,下半年開始公司的營收和利潤都有所恢復。“實際上8月份之后就已經追趕回來了。”
他進一步表示,公司的第一主業為勘察設計,第二主業為工程施工。2021上半年,公司的勘察設計收入較上期減少10.90%,而工程施工收入較上期增加235.63%。但從毛利率上看,勘察設計業務的毛利率為62.67%,而工程施工業務的毛利率為17.88%。“設計咨詢板塊是我們利潤的主要增長點。”
02
搞科技創新有三個原則和底線
“其實公路行業最核心的兩個東西,就是一黑一白,黑是瀝青,白就是石料。其中,石料占到了95%。”交設股份副總經理李曉民介紹道。“所以我們這幾年的研發方向,其中一個就是圍繞石料進行高品質化利用研究。”
石料是建筑、道路、橋梁、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用量最大,且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材料。甘肅省面積廣大,地貌復雜多樣,使得交通建設歷來是甘肅省基建投資的重中之重。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統計,2019年甘肅全省高速公路、鐵路建設砂石需求分別為1.3億噸、1.9億噸。
李曉民介紹,甘肅省公路交通建設集團目前在甘肅省內布局了5個大的石料加工基地。另外,公司未來將主要聚焦工業固廢的資源化利用的技術開發與技術服務。
2021年,十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大宗固廢的綜合利用能力顯著提升,利用規模不斷擴大,新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60%,存量大宗固廢有序減少。
“未來3-5年,我們計劃申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也就是說要突出我們甘肅的特點,解決我們甘肅人自己的問題。”李曉民介紹,公司最近的一個研究成果,就是完成了國內首個鋼渣改良黃土路床試驗段,并且已經在G312線清傅公路投入利用。
“拋開經濟效益,光是看使用鋼渣騰換出來的土地資源,社會效益都是巨大的。”李曉民認為,“解決不了行業痛點的,不要搞;沒有核心技術,不要搞;創造不了效益的,不要搞。這是我們搞科技創新的三個原則和底線。”
03
直接成果轉化累計超1億
業績支撐明顯
一黑一白,“白”是石料,那么“黑”就是瀝青行業。
甘肅省東西蜿蜒1600千米,南北寬530千米,從西部的河西戈壁到隴東的黃土高原,再到隴南的山明水秀,氣候變化非常大。“地貌和氣候的差異,意味著使用的瀝青材料也不一樣。”李曉民提到,“這幾年公司圍繞著瀝青材料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時也在做瀝青產品的質量控制。”
李曉民介紹,目前甘肅省所有的地方標準、瀝青的產品質量檢測,以及下一步的瀝青產品的質量認定,基本都來自交設股份的團隊。
圍繞瀝青行業的技術研發,交設股份研發出一款瀝青紅外指紋識別系統。“在我們業內,要分辨瀝青的真假通常需要4-5小時,而使用瀝青紅外指紋識別系統識別只需要幾分鐘。”交設股份高性能材料研究所副所長孫強盛介紹,使用門檻低、識別速度塊,是公司這臺設備的最大特點,他打趣道,“連看門的大爺都很快就會用”。截至今年9月份,瀝青紅外指紋識別系統產品已累計銷售120臺,累計銷售收入4000多萬元。
“加快產學研用一體化機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邏輯,通過實施科技攻關,催生新產品,帶動新產業。”李俊升表示,科技創新是公司的優先戰略。
成果轉化方面,除了瀝青紅外指紋識別系統,公司開發的BIM可視化系統、農村公路信息管理平臺等新成果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整體來看,公司自主研發的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21種,自主成果轉化14種。李俊升介紹,截至目前,公司直接成果轉化累計超1億元,對公司業績的支撐作用明顯。
04
固廢再利用
是未來10-20年的研發重點
數據顯示,甘肅省固體廢棄物的利用率低,綜合利用率不足20%。同時,“十四五”時期,甘肅省公路建設對砂石需求量將近億噸。筑路石料資源匱乏、成本上漲,使得固廢利用的發展情況成為不少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歐美國家對于固體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目前的大宗化應用處就是在公路行業。”李曉民認為,甘肅作為重工業大省,每天都有大量的工業廢料產生。用廢料代替石料,既緩解了環境壓力,又解決了原料問題。因此,固廢利用是交設股份未來10-20年的研發重點。
“目前我們的固廢技術在公路領域的應用,在全國來說也是走得比較前面的。”李曉民提到,原來公路行業就干公路的事,石料行業就只負責開礦加工石頭,很難相互協調。
2020年年底,交設股份在中國公路學會設立的“鋼渣在路面基層中的應用”,也是第一個全國團體性標準。另外,其他相關項目也進展順利。目前有關于煤矸石的利用,已經在甘肅省慶陽市的高速公路上鋪筑了300米的實驗段。
李曉民透露,下一步,公司將與窯街煤電、靖遠煤業,華亭煤業等煤企合作,將大量的煤矸石利用在公路上。“甘肅省的煤矸石變異性非常大,從目前來看,技術難度確實也比較大,我們也會持續研究。”
李曉民提到,固廢再利用涉及到工信、環保、發改、公路等各個行業,因此只有大型國有企業才有能力去做。“目前要實現這種成果轉化,放到交設股份來講的話,就是成熟一個產品、打包一個產品,做到生產一噸,使用一噸固體廢棄物。而交設股份也將以技術服務費的形式來實現盈利。”
05
區域性較強
未來將拓展外部市場
作為一家深耕甘肅本地的企業,交設股份也以省內市場為主。根據報表披露,交設股份近幾年在西北地區的營業收入占總營收的80%左右。
李俊升介紹,公司在省內高等級公路勘察設計市場的占比達到70%,橋隧養護維修設計占省內市場的90%以上,區位優勢顯著。
對投資者關心的公司未來的市場布局,他回應稱,“對一個企業來說,市場當然是越廣闊越好,但是對設計企業,特別是對省級的設計企業來說,具有一定的區域性質,重點業務都布局在省內。另外,原料的運輸半徑也是一大限制因素。”
從另一方面來看,甘肅省地域遼闊,地形復雜,且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基建市場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間。“但對于企業的長期發展以及上市需要來看,光有省內市場肯定是不行的。”李俊升表示,拓展省外市場,也是公司未來重點發展的方向。
與政府機構、科研院校、大型企業合作,是公司未來拓展省外市場的方向之一。李俊升提到,2020年12月,依托交設股份的科創中心,省交通廳、公交建集團、蘭州大學、華為共同發起組建了甘肅省智慧交通重點實驗室。另外,也與華為共同建設了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06
降本增效 標準先行
向三大業務并駕齊驅轉型
數據顯示,交設股份主編、參編的地方標準29項、行業規范三項;創建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省部級創新平臺與1個博士后研究工作站。李俊升舉例,公司的鋼結構橋梁標準化研究和推廣應用走在了行業的前列。
那么,各項的專利技術以及科研成果轉化產品,如何推廣到全國乃至國外?
“在研發之初,我們就開始考慮這個問題。”李曉民回應稱,在全省的推廣就是標準先行,也就是通過地方標準在甘肅省內推廣。“這也是為什么公司在三年前就到技術監督局去布局行業標準化委員會,這是我們在地方的策略。而在全國的策略,就是通過團體標準和合作的模式去推廣。
李曉民也提到,未來公司也會圍繞新公路行業的一些新材料進行研究。“未來5到10年,甚至更遠的時間,我們將從原來的以勘察設計為主,逐漸轉型為以勘察設計、智慧交通、新材料成果轉化三個方向并駕齊驅。”
來源:全景財經

